您好,歡迎來到教育裝備網!登錄注冊新賬戶

http://www.fs-bby.com/zt/2022/ceeia/
全國教育辟謠平臺

以刊為媒探索參與全球教育治理新路

http://www.fs-bby.com2025年04月16日 11:07教育裝備網

  學術期刊可以通過搭建學術界、產業界、政府與公眾之間的溝通橋梁,有效整合多方資源,更好地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教育治理理念,促進國際共識的形成
  
  學術期刊作為全球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知識創造與傳播的核心載體,也是促進多元主體互動交流的重要平臺。憑借其權威性與公信力,學術期刊可以通過搭建學術界、產業界、政府與公眾之間的溝通橋梁,有效整合多方資源,更好地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教育治理理念,促進國際共識的形成。
  
  近年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借助學術期刊這個平臺和媒介,正逐漸探索參與全球教育治理的新路。
  
  1
  
  在關鍵技術領域突破國際封鎖限制
  
  大力開辟交流合作新渠道新平臺
  
  鑒于國防軍工的建校背景和突出的科研實力,北航成為國內首批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的高校之一,國際交流合作面臨諸多障礙,尤其在航空航天、集成電路等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的學術互動與資源獲取受到嚴格限制。
  
  借助期刊,學校打開了一條國際交流合作的新渠道。
  
  學校現有相關期刊30種,含主辦17種,承辦、教師創辦、依托國際出版商出版等其他方式辦刊13種,涵蓋航空宇航、交通運輸、材料、計算機、電子、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多個學科門類。
  
  Propulsion and Power Research(《推進與動力[英文]》,簡稱《PPR》)是北航主辦的英文學術期刊,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北航教授陶智擔任創刊主編。編委會匯聚5個國家、10家航空航天推進及動力工程領域國際權威學術機構的知名專家,國際編委比例超過90%。該刊積累了高水平國際化作者群體,已出版論文來自全球49個國家和地區,國際稿源比例達75%。2024年,該刊在SCIE(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和ESCI(新興源引文索引)收錄的航空航天學科52種期刊中排名第三,在航空航天/機械工程/熱力學3個學科全部位于Q1區。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中國航空學報[英文版]》,簡稱《CJA》)是中國航空學會和北航共同主辦的學術期刊,位于SCI的Q1區,在全球航空航天領域排名第四。期刊編委會由來自全球11個國家的48位國際編委組成,占編委會總人數的近一半。通過期刊平臺及國際編委網絡,《CJA》在航空航天領域架起了一座聯通國內外的學術交流合作橋梁。其中,由副主編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軍擔任執行主編的“空中交通管理”國際專欄,匯聚7個國家的學者發文,進一步促進了中國學者參與這一領域的國際合作研究。
  
  2021年10月,北航作為全國首批18家單位之一,獲批建設“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為助力學科發展,2022年學校啟動期刊建設工作。2024年1月,《單片機與嵌入式系統應用》(月刊)正式更名為《集成電路與嵌入式系統》。新的期刊順應時代需求,聚焦集成電路領域關鍵問題,涵蓋電路系統的理論與技術、嵌入式與系統優化等六大板塊,優先規劃EDA(電子設計自動化)、人工智能芯片等12個專題,致力于解決我國集成電路領域中文知識庫缺乏的困境,打造學術與技術混合的國內集成電路領域中文旗艦期刊,為高層次人才自主培養提供重要支撐。
  
  2
  
  在學術前沿領域構建中國主導的學術生態圈
  
  牢牢掌握學術制高點與話語權
  
  在國際學術前沿特別是交叉學科領域,學校積極籌劃創辦新刊,以刊為媒打造中國主導的學術生態圈,占領學術制高點,掌握學術話語權。
  
  數字孿生技術起源于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阿波羅計劃”。憑借突出的學科交叉性、快速發展的技術特性以及廣泛的應用前景,該技術已獲得全球科研機構和企業的高度重視。美國、德國、英國等國家相繼成立專門的學術組織,相關研究成果呈現爆發式增長。然而,直到2021年之前,國際學術界長期缺乏一本專門聚焦數字孿生領域的學術期刊。
  
  2021年,為搶占學術先機、填補領域空白,北航國際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院長陶飛牽頭創辦了英文國際期刊《Digital Twin》(《數字孿生[英文]》)。該刊組建了由來自20個國家的98名專家構成的編委會,其中包括1位諾貝爾獎得主、16位各國院士,以及西門子、愛立信等國際知名企業的技術專家。
  
  依托期刊,學校還發起了首屆數字孿生國際會議,迄今已連續舉辦四屆,累計吸引來自22個國家的2600多名學者參會。期刊設立的數字孿生科學家獎和企業創新應用獎,已成為國際數字孿生領域的權威獎項和行業風向標。
  
  認知語義學是一門新興交叉學科,主要聚焦語義和心智原創研究,涉及認知科學領域的多學科及其交叉。北航外國語學院教授李福印于2015年在全球首次創辦了這一學科的國際期刊《Cognitive Semantics》(《認知語義學》[英文])。目前,該刊已成為語言學領域高質量國際學術期刊,被學界廣泛認可,為促進認知語言學的本土化和漢語語法理論的國際化作出了突出貢獻。
  
  3
  
  以學科為基,學會/協會為伴
  
  積極打造互動共享新模式
  
  北航的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在2024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該學科以總分254.3分位居全球第一,其中“高水平研究成果”指標獲得滿分100分,位列該單項榜單。
  
  依托強大的學科基礎,學校形成了強大的航空航天期刊群。中文刊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航空學報》《航空動力學報》等,英文刊有《CJA》、《PPR》、《Chain》(《鏈[英文]》)、《Journal of Air Transport》(《航空交通[英文]》)等,形成了集群效應。近年來,期刊群的各類辦刊指標飛速發展,穩居國內航空航天期刊第一方陣。
  
  此外,其他領域的主辦期刊也積極開設航空航天相關專刊專欄,與航空航天期刊群交相輝映。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開設“航空法與外層空間法”專欄,2024年推出“低空經濟”專題;《復合材料學報》《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計算機科學前沿[英文]》)刊載多篇航空航天相關論文,獲得廣泛關注。強大的期刊集群對學校在航空航天相關領域的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起到了很好的支撐與反哺作用。
  
  同時,學校聚焦新興學科及交叉學科領域,積極與學會/協會合作辦刊。
  
  電子信息技術是現代新興產業發展的基石,電磁學理論則是支撐信息技術發展的重要基礎。經典電磁理論歷經百余年發展已形成完整體系,而在信息革命、材料革命與智能革命等科技變革的推動下,“新電磁”學科正煥發蓬勃生機。以此為背景,《Electromagnetic Science》(《電磁科學[英文]》)應運而生。
  
  該刊由中國電子學會與北航聯合主辦,中國工程院院士蘇東林擔任主編、浙江大學教授李爾平擔任執行主編。作為電磁科學領域的國際旗艦期刊,該刊立足全球視野,匯聚前沿學術成果,致力于推動實驗室創新向產業應用轉化,并通過構建“國際論壇+青年沙龍+學術大會”三維交流體系,持續促進學科發展。
  
  4
  
  學術與科普同步,內容與渠道并重
  
  “一體兩翼”加速科學傳播
  
  在辦好學術期刊、以刊為媒參與全球學術合作的同時,學校也認識到,在開放科學背景下,科普期刊與學術期刊作為科技創新的“一體兩翼”,在加速科學傳播、擴大國際影響力以及提升公民科學素養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航空知識》是中國航空航天領域的旗艦性科普期刊,1958年由北京航空學院(北航前身)創辦,現由中國航空學會主辦、北航承辦。目前,該刊總發行量已突破1億冊,長期位居全國航空航天科普類雜志發行量榜首,在引領青少年進入中國航空航天領域方面成效顯著,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和行業知名度。
  
  值得關注的是,《航空知識》和北航承辦的原創航空航天領域科普期刊《問天少年》,均入選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目錄(科普類)首批名單。
  
  作為探索者,北航期刊群只是做了一些初步嘗試。我們呼吁高校期刊界攜手共進,共同構建期刊建設與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的互融共生機制,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加快參與全球教育治理、實現建設教育強國的戰略目標貢獻期刊界的智慧與力量。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期刊中心主任)

(來源:《中國教育報》 )
聲明: 本網部分文章系教育裝備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系我們。
第84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
2025第十一屆亞洲教育裝備博覽會
第84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展會會刊
国产V亚洲V天堂A在线观看20,亚洲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91精品欧美综合在线,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AV
亚洲夜夜精品一区二区在 | 热久久美女精品天天吊色 | 一级a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 日韩久久精品五月综合 | 亚洲综合网站精品一区二区 | 制服丝袜欧美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