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支教,種下希望
http://www.fs-bby.com2025年04月15日 09:53教育裝備網
清晨的大涼山深處,鹽源縣龍塘鎮小學的操場上響起清脆的哨聲。年輕的支教教師吉朵克布正帶著孩子們練習三步上籃,汗水順著孩子們紅撲撲的臉頰滑落。不久之前,這所學校的體育與健康課還只有“癟得沒氣的籃球”,如今,孩子們已能熟練完成運球、上籃、投籃等基本動作,羽毛球課上更是傳來了此起彼伏的歡笑聲。
這樣的轉變并非個例。長期以來,體育師資匱乏制約著鄉村學校體育的發展。2021年,國家體育總局啟動體育支教志愿服務,這場“造夢工程”從最初的3所高校參與、4個縣區實施起步,到2024年已覆蓋9個省(區)112個縣792所中小學,49所高校的2287名志愿者將體育夢想的種子播撒在美麗的鄉村學校,不僅緩解了基層體育師資短缺問題,更讓無數鄉村孩子觸摸到了曾經遙不可及的“體育夢”。
從師資荒到專業賦能
“很多家長為孩子選擇東山中學就是沖著女籃。”支教教師王夢的臉上洋溢著自豪。這位來自宜昌市體育運動學校的專業教練,用3年時間將一所普通中學的女子籃球隊打造成省級勁旅。在她的指導下,球隊先后斬獲市縣各級賽事冠軍,5人獲國家一級運動員稱號,3人獲國家二級運動員稱號,4人被省級重點中學錄取。
“專業教練下基層,就是要發現每顆‘種子’的潛能。”王夢表示,專業教練參加體育支教,在將專業技能和對體育運動的理解傳遞給學生的同時,也挖掘到了具有運動天賦的好苗子,為青少年競技體育儲備了更多后備人才。
在北京體育大學退休教師、領隊孫平看來,支教團隊不僅夯實了學生體育基礎,更通過組織策劃球類聯賽、趣味運動會等活動,全面激活了校園體育文化。
除了積極組織學生參與體育賽事,支教志愿者們還結合當地實際,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讓更多孩子感受到體育的魅力。在吉林的校園里,冰雪運動成為新寵。“看著孩子們在冰面上開心的笑臉,再冷也值得。”支教志愿者高霖說。
為鄉村體育注入活力
體育支教教師的背包里,裝來了山外的風,學生們生活中出現了一張張“新面孔”。
在四川涼山州和甘孜州的校園里,飛盤運動悄然興起。布拖縣特木里鎮小學的體育與健康課上,成都體育學院支教教師陳豪楠正指導學生練習飛盤,這種新穎的體育運動,讓山區孩子體驗到了不一樣的體育樂趣。
天津體育學院志愿者徐少華組建的國旗護衛隊一“亮相”,就成為校園里最亮麗的風景線;太原理工大學志愿者郭晶晶組建的啦啦操隊已能完成整套動作編排;北京體育大學志愿者南雄偉帶來的專業教學方案,正通過師資培訓在當地扎根……
“把教學方法留下來更加重要。”南雄偉表示,這是他參加體育支教志愿服務以來最大的收獲,“支教期間,我們會著重開展籃球、足球專項技術訓練,分享專業的教學方案、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理念,通過和當地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培訓,讓教學成果留在當地,惠及更多學生。”
支教教師們帶來的不僅是運動技能,更為學生打開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在貴州省織金縣第六中學,初三學生李欣雅在日記中寫道:“體育教會我自信勇敢,學會了團隊合作。”——這或許正是支教成效的最佳注腳。
從運動場到人生路
國家體育總局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體育支教志愿服務活動圓滿完成體育教學和訓練、優秀運動員校園行、體育師資培訓、體育賽事活動、體育思政教育、科學健身普及、體育物資捐贈等各項任務;共計開展體育課211408課時,開展校內、校際及縣級賽事1558次,開展思政教育1561次,惠及近23萬名青少年。
這些數字背后,是破繭成蝶的蛻變:在湖北宜昌,常劉路小學武術教練員龔璽支教的武術項目結出了碩果,該校被評為2023—2025年全國武術進校園試點學校;葛洲壩實驗小學為省專業隊輸送多名跳水、體操苗子;在貴州,越來越多的學生展現出對體育運動的熱愛,憧憬成為一名專業運動員……
吉朵克布來自四川涼山。“我從小在愛心人士的資助下長大,現在終于能用體育特長回報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孩子們進步的同時,我也有所收獲。”他說。
“體育支教志愿服務通過扎實有效的活動,踐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持續深化體教融合,更好發揮體育育人功能。”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司副司長姜慶國表示,2025年度體育支教志愿服務范圍將擴大至11個省區市,更多體育專業學子將加入這場育人實踐。
臨別之際,吉朵克布及其他支教志愿者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紀錄片《送你一朵小紅花》。這段經歷正是他人生中一朵難忘的小紅花。臨別時,他仿佛看見一朵一朵小紅花爭相開放,恰如中國鄉村體育教育的縮影。那些在黃土坡上畫出的跑道線、在吊腳樓前豎起的籃球架、在牧區帳篷里展開的瑜伽墊……將會彈奏出體育支教最動人的旋律。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