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教育裝備網!登錄注冊新賬戶

http://www.fs-bby.com/zt/2022/ceeia/
全國教育辟謠平臺

重構教育評價賦能全球高等教育治理

http://www.fs-bby.com2025年04月09日 10:19教育裝備網

  通過建構中國特色教育評價體系、研發數字化評價工具、建構多邊合作平臺,重塑全球教育治理新格局,為世界提供更具包容性與公平性的“中國方案”

  《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在“完善教育對外開放戰略策略,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重要教育中心”部分,對“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作出重要部署。然而,在傳統“中心—邊緣”的治理體系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通過把控全球高等教育治理的核心場域,壟斷了標準制定權、質量評估權和數據話語權,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全球南方”在全球教育規則制定中長期處于“失語”狀態。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學生輸出國。由于缺乏有效監管和權威信息,跨國高等教育陷入治理困境,其表面繁榮的背后潛藏著質量危機。作為非國家行為體,高校亟須通過彰顯其國際化功能填補全球高等教育治理的“規則洼地”。

  中國人民大學評價研究中心(簡稱“中心”)致力于構建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評價體系,破解“數據殖民主義”困境,推動全球高等教育評價的多元價值表達,相關成果在國際上產生了廣泛影響。

  1

  戰略定位

  引領高等教育發展新范式

  中心的前身是中國人民大學發展規劃處下設的國際學科評價中心。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提出“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同年,學校在發展規劃處設立國際學科評價中心,探索跨境可信數據庫建設。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在此背景下,2020年4月17日,學校在國際學科評價中心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國人民大學評價研究中心,明確為實體二級校屬機構,并于9月29日正式揭牌。

  中心的成立旨在構建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具體圍繞以下三大使命與定位展開:一是參與學校內部治理,成為學校“管辦評分離”中的重要一極,構建“機關部處管教育、院系辦教育、中心評價教育”的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二是參與國家高等教育治理,成為中國重要的高等教育智庫和權威的第三方機構,打造“以分類評價助推高校分類發展”的高校外部治理體系。三是參與全球高等教育治理,推動全球高等教育治理走向“共生模式”,探索彰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倡議的全球高等教育治理新模式。

  2

  多維突破

  重構教育評價話語權

  中心成立以來,堅持黨建引領、守正創新、問題導向、系統思維,依托學校雄厚的學術資源,錨定建構“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的中心任務,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挑戰性、創新性的教育評價改革工作。

  一是服務學校內部治理。作為校內研究機構,中心立足自身職責,精心謀事、潛心干事,以多種方式、在多個方面服務學校“走新路、開新局、創一流”的戰略部署。二是助力國家高等教育治理現代化。作為具有權威性的第三方機構,中心秉持歷史擔當和使命精神,積極發揮專業機構的知識服務功能,參與了國家多項公共政策的制定與咨詢,成為助力教育強國建設、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外腦”“智囊”。三是參與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作為非政府機構,中心始終堅持在實踐中求真知,在探索中發現規律,自信自立、敢為人先,不斷形成新經驗、深化新認識、貢獻新方案,勇于在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中發出中國聲音。

  近年來,中心在參與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中取得了一系列核心成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研制學術人才培養指數。2022年,中心借助馬爾可夫鏈(Markov Chain)技術,開發出學術人才培養指數。這是破解世界大學排行榜不能有效評價人才培養難題的一次有益探索,旨在為“雙一流”建設高校的一流學科建設和一流人才培養提供數據支撐。該指數通過分析學界精英的學緣結構來評價其畢業院校的學術人才培養質量,實現對所涉高校學術人才培養“成績”的客觀評分和差距量化。

  二是建構體現多元價值理念的人文社會科學評價數據庫。中心依托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優勢,運用評價專業技術,以15個國際通用學科、1個綜合類學科為學科劃分依據,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評價方法,對2萬余種國際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進行匯總、梳理與評價,研制出涵蓋8種語言(包括聯合國的6種工作語言以及日語、德語)的國際人文社會科學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目錄,努力打造與WoS、Scopus齊名,中國特色的世界第三大評價數據庫,初步解決了世界大學排行榜不能有效評價人文社會科學的難題。

  三是發布國內首個跨國高等教育評估框架。2023年,中心選取政治學、法學等13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學科,從學術創新、人才培養兩個維度,對全球1萬余家學術機構的相關學科實力進行評價分級,并研制出中國首個跨國高等教育評估框架——《境外大學學科分級目錄(人文社會科學)》。2023年8月19日,該目錄一經發布就引起廣泛關注,瀏覽量突破百萬次。同年11月22日,中心微信公眾號“人大評價研究”上線“境外大學學科分級目錄”查詢小程序,點擊人次和微信指數(檢索熱度)屢創新高。2025年,中心還將發布《境外大學學科分級目錄(自然科學)》,旨在為國家高端人才引進和學生出國留學提供必要的質量信息,助力我國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四是發布全球首個高等教育強國指數。2023年,中心從世界學術中心度、世界科技中心度、世界人才中心度三個維度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對全球近170個國家的高等教育發展水平進行綜合評價,并發布了全球首個高等教育強國指數。截至目前,相關成果已經連續發布兩次,為中國乃至“全球南方”國家的高等教育強國建設提供了定量化的數據參考。

  3

  未來藍圖

  繪制全球教育治理新圖景

  未來,中心將面向全面建成教育強國目標,守正創新,推動形成多元共治的全球教育治理新秩序。

  一是積極實施“以市場換話語權”,深度參與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教育服務貿易赤字國,其留學生的流向直接影響全球跨國高等教育格局。為此,中心與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于2024年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將發布基于“信任、質量、安全”三要素的全球留學信任指數,以影響中國留學生的全球流向,進而推動中國標準的全球化。

  二是積極構建“南南知識網絡”,重塑非西方視角的合法性。高等教育具有文化性和地域性,沒有絕對的全球統一標準。中心將與發展中國家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共同開發去“中心—邊緣”范式的評價框架,建構更具文化包容性的評價范式。

  三是推動教育評價數字化轉型,塑造全球教育治理新賽道。通過理論創新、技術賦能與國際合作,實現教育評價從“中國實踐”向“全球公共產品”的轉變,推動教育評價數字化轉型成為全球教育治理的核心議題。中心將通過建構中國特色教育評價體系、研發數字化評價工具、建構多邊合作平臺,重塑全球教育治理新格局,為世界提供更具包容性與公平性的“中國方案”。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院長、中國人民大學評價研究中心主任)

(來源:《中國教育報》 )
聲明: 本網部分文章系教育裝備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系我們。
第84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
2025第十一屆亞洲教育裝備博覽會
第84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展會會刊
国产V亚洲V天堂A在线观看20,亚洲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91精品欧美综合在线,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AV
亚洲刺激在线看 | 亚洲少妇欧洲少妇AV | 亚洲视频在线看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 天天国产精品污视频 | 在线观看播放国产一区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