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教育裝備網!登錄注冊新賬戶

http://www.fs-bby.com/zt/2022/ceeia/
全國教育辟謠平臺

給孩子一片更高的天空——湖南師大附中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破局之路

http://www.fs-bby.com2025年04月07日 09:34教育裝備網

  近日,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與湖南大學簽署《共建化學創新實驗室協議》,通過開放課程、學分認定、實驗室共建、師資協同等創新舉措,構建大中學教育有機銜接貫通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湖南師大附中黨委書記謝永紅表示,希望通過與湖南大學等高校的攜手合作,為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提供保障。此前,湖南師大附中已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南開大學等高校共建創新實驗室,拓展學生成長空間。
  
  “這種‘前置培養’模式打破了學段壁壘。”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黨委書記王雙印認為,通過課程銜接、資源共享,讓對化學有興趣的學生在中學階段就能接觸學科前沿,高校則能更早發現和培育拔尖苗子。
  
  《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提出,完善拔尖創新人才發現和培養機制。近年來,湖南師大附中一直在探索“小中大一體化貫通式”培養模式。那么,他們的培養模式到底是怎樣的?如何打破學段壁壘讓拔尖人才不被埋沒?如何提供豐富多元的課程?記者就此進行了深入采訪。
  
  破發掘難題
  
  建一體化識別選拔培養通道
  
  李釩祎是湖南師大附中博才實驗中學2021屆學生,初三時被清華大學錄取。在初中期間,李釩祎因在數學方面表現出獨特天賦,而被湖南師大附中納入了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計劃。
  
  “如果不是早發現、及時培養,像這樣的好苗子就有可能被埋沒。”湖南師大附中教師李海汾說,“這樣的學生,學校還有20余名,他們分別在數學、物理、化學等方面表現出獨特天賦。”
  
  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湖南師大附中就成立了省內第一個中學教科室,開啟了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工作。2018年以來,該校積極利用集團化辦學和大學附中的優勢,初步構建了“小中大一體化貫通式”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該模式一方面“向內挖潛”,也就是立足校本,開展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在高一年級學生中,我們會讓300名有興趣參加學科奧賽培訓活動的學生學習相關課程,著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品質、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謝永紅介紹。
  
  另一方面“向下銜接”,利用集團化辦學優勢,在集團內30余所中小學建立一體化識別、選拔、培養通道,構建起無縫銜接的拔尖創新人才共育體系。舉措包括組織開展“三小”(小論文、小發明、小探究)評比、夏(冬)令營集中研修、科技節科創體驗等活動,開展拔尖創新人才前置培養,解決苗子甄別選拔與小初高銜接培養問題。
  
  湖南師大附中校長黃月初說:“我們開啟‘小中大一體化貫通式’培養,目的就是充分利用學校的優質教育資源,探索建立一條拔尖創新人才成長選拔培養的新路徑,培養更多優秀學生。”
  
  破學段割裂
  
  “三級四體”打通“堵點”
  
  “90后”教師黃俊是湖南師大附中科技創新中心副主任,主要負責學校拔尖創新人才的選拔與培養工作。在他看來,在困擾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工作的諸多因素中,各學段之間的割裂是一個大難題。
  
  因此,近年來,湖南師大附中2018年設立科技創新中心后,創新性推出“三級四體”管理模式,打破培養通道壁壘,建立起小初高無縫銜接的拔尖創新人才共育體系。
  
  所謂的“三級”體系是通過在集團內學校構建“名師工作室—名師工作站—名師工作點”網絡架構來實現高效管理。“四體”則指4個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教練協作體,包括年級教練協作體、班級教練協作體、學科教練協作體、教練師徒協作體。
  
  “三級是選拔通道,四體是培養平臺。”黃俊這樣解釋。
  
  “過去培養靠單打獨斗,現在則是系統作戰。”湖南師大附中黨委委員陳胸懷告訴記者,“‘三級四體’模式打通了各學段‘堵點’,為教師提供清晰工作框架,使培養工作更系統化,能全方位關注學生成長。”
  
  如何系統作戰?
  
  “在多年探索集團化辦學的歷程中,實際上已經形成了由集團校和友好學校組成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教育共同體。”湖南師大附中副校長蘇建祥表示,共同體中各學校的教育理念和育人策略都與湖南師大附中保持了貫通。
  
  學生韋英哲小學就讀于湖南師大附小,初中就讀于湖南師大附中博才實驗中學,很早便展現出了在物理學科上的天賦,得到了學科教師的關注。經過教師團隊的精心指導和培養,他在高二時成功入選首屆北京大學物理學科卓越人才培養計劃,并因此獲得了保送至北大的資格。
  
  “不僅學科成績優異的學生能夠獲得個性化的關注與指導,共同體中的教師協作體也能通過‘老帶新’的模式,傳承育人經驗和方法,對教師隊伍的建設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蘇建祥表示。
  
  同時,湖南師大附中還積極與高等院校開展拔尖創新人才“升格培養”,攜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湖南師范大學等國內高校創建拔尖創新人才共育基地,開設中國大學先修課程(CAP),全面對接強基計劃、領軍計劃、英才計劃、卓越計劃、攀登計劃等高校人才培養改革舉措,聘請兩院院士、高校專家教授來校講學,主動邁上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共育拔尖創新人才的探索之路。
  
  破資源不足
  
  多元課程讓孩子飛得更高
  
  “AI(人工智能)技術下,各行業都面臨被顛覆的可能嗎?”“下一個能‘引爆’世界的AI將會具備什么特點?”“在大學階段,是否就能學到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
  
  不久前,歐洲科學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陳俊龍來到湖南師大附中,以“千方百智:淺談人工智能賦能與計算機科學技術”為主題,為高中生們帶來了一場人工智能發展的知識盛宴。
  
  這樣的高水平講座時常在湖南師大附中舉辦,院士、專家教授齊聚該校,在不同領域點燃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培養拔尖創新人才,要改革傳統育人方式。”謝永紅說,育人方式改革的關鍵,是構建豐富多元的課程體系,讓孩子走得更穩、跑得更快、飛得更高。
  
  為此,湖南師大附中在原有“兩性四型”即基礎性、拓展性和興趣型、提高型、實踐型、研究型課程體系基礎上,構建了由基礎課程、拓展課程和卓越課程構成的人本課程體系。
  
  以卓越課程里的人文精修課程為例,該校先后開設了“古文字學”“詩經導讀”“媒介素養”等數十門課程。
  
  “人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不僅滿足了學生多元化、差異化的發展需求,還進一步鞏固了學校‘科學教育見長,人文素養厚重’的學科特色。”黃月初說,學校對地理、地球科學、機器人以及戲劇、寫作、外語、體育、藝術等科目都給予高度關注,確保學生在個性彰顯的同時,又能全面發展。
  
  “在湖南師大附中的學習中,汪訓賢老師帶我們見世面,教我們如何抗壓、正確面對挫折……在師大附中學習和生活的經歷,奠定了我生物學術生涯的基礎,我發自內心地感恩母校。”清華大學藥學院副院長肖百龍說。
  
  近年來,湖南師大附中人才培養成效顯著。2018年來,該校學生獲市級以上體藝、科創、研究性學習等獎項累計超4000人次,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30多人次。截至目前,湖南師大附中學生參加國際中學生學科奧賽共獲得金牌36枚、銀牌13枚,亞洲金牌13枚,金牌總數和獎牌總數均居全國前列。

(來源:《中國教育報》 )
聲明: 本網部分文章系教育裝備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系我們。
第84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
2025第十一屆亞洲教育裝備博覽會
第84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展會會刊
国产V亚洲V天堂A在线观看20,亚洲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91精品欧美综合在线,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AV
网友自拍区在线视频精品 |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一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V欧美 | 日韩女同在线二区三区 | 亚洲性爱区久久 | 在线播放亚洲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