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才“出彩”贏得學科發展“精彩”
http://www.fs-bby.com2025年04月01日 09:17教育裝備網
“一年內9位高層次人才加盟”“新增35歲以下教授、副教授57人”……近日,長江大學亮出了2024年人才引育“成績單”。
這份頗為亮眼的成績單緣何而來?該校校長劉勇勝道出“秘訣”:“將一流學科建設作為人事改革與教育改革的先行區,為青年人才開辟綠色通道,以人才的‘出彩’贏得學科發展的‘精彩’。”
跑出引才“加速度”
回想起2024年入職長江大學時的情景,教授郭鋒的臉上仍難掩激動之色:“學校雷厲風行的作風讓我感受到對人才的渴求。”
長江大學采取快速高效的引才模式,從聯系到簽約僅需兩周。與郭鋒有著相似經歷的教授李慶,同樣對學校人才引進的“加速度”贊不絕口。他表示:“在這里,我真切感受到自己被重視、被需要。”
“這種‘加速度’體現在我們人才引育的方方面面。”該校人力資源部部長楊文星介紹,學校積極踐行主動出擊的引才戰略,構建起“黨委引領、多部門協同、學院師生參與”的全方位引才網絡。
長江大學創新“1+N”引才范式,通過海內外青年學者論壇、人才引進推介會向全球發聲,精準對接全球人才市場,同時實施“以才引才”策略、“快速通道”機制、“人才特區”建設與“團隊引進”模式,構筑寬領域、深層次引才矩陣。
“一年來,學校全職人才引育成績斐然,吸納包括9位外籍院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等在內的108位人才加盟,人才引進的數量與質量均實現重大突破。”楊文星說。
打造青年成長“高速通道”
“得益于‘人才特區’制度,我被快速評為教授,還入選學校‘長大學者’學科拔尖人才。沒想到,沒想到。”長江大學教授張軍波連用兩個“沒想到”來形容自己的喜悅。
張軍波在地球化學領域潛心鉆研,其有關“軟流圈熔體分層結構”的前沿研究成果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上發表,并被遴選為202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優秀成果。
按照傳統評審標準,許多青年學者資歷尚淺,評審受限。為激發青年學者潛力,長江大學加大改革步伐,推出“長大學者”崗位體系,打破傳統職稱評審限制,為重點領域提供資源支持,也為青年學者職稱晉升、科研資源獲取開辟綠色通道,讓他們心無旁騖地投身科研創新前沿陣地。
“這就像是為青年才俊量身打造的成長‘高速通道’。”張軍波說。
破除“五唯”煥新篇
在參加“長大學者”崗位評審時,該校教師魯登云雖然論文不多,但其運用交叉學科研究背景,深度挖掘光學研究數據,創新構建模型,在國際權威期刊發表了代表性論文,成為長江大學創新評價體系的受益者。
過去,單一的評價模式猶如一把粗糙的尺子,難以全面衡量人才的綜合素質和獨特價值。如今,長江大學推行科學多元的人才評價機制,注重成果質量與創新潛力。從專業能力到職業素養,從創新能力到團隊協作精神,這一評價體系涵蓋多個維度。如在專業能力方面,不再只“以論文多少論英雄”,而是通過增加“標志性成果”和“研究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指標進行深度評估。
長江大學還將人才評價交給人才,注重發揮同行評議的作用。在該校組織的校內人才計劃遴選、人才聘期考核評審會上,80%的評審為校外同行專家,并突出學術質量、貢獻和發展潛力導向指標評審。
2024年,長江大學新增橫向項目簽約金額近億元,獲國家級創新型人才項目3項、教育部協同育人項目46項,并斬獲多項國家級獎項。
“充盈人才‘蓄水池’,釋放創新‘源動力’,構筑發展‘好生態’。”長江大學黨委書記王建平表示,學校將繼續大膽創新,努力形成學校發展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生動局面。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