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教育裝備網!登錄注冊新賬戶

http://www.fs-bby.com/zt/2022/ceeia/
全國教育辟謠平臺

傳統文化如何真正走進校園

http://www.fs-bby.com2020年04月03日 10:00教育裝備網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7年1月頒布《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教育部發布《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啟動“中華經典誦讀工程”。通過開展經典誦讀、書寫、講解等活動,引導中小學生學習詩詞歌賦、親近傳統文化,傳承中華美德,弘揚人文精神。傳統文化已成為我國中小學校園一道風景線。然而,其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第一,重形式輕實效,有舍本逐末的現象。比如,有的地方在傳統文化教育中,讓學生穿上古裝讀經典,上課前要拜孔子像向圣人行禮,老師穿古裝、拿戒尺上課,甚至幼兒園就推廣少兒讀經;有些高校舉行畢業典禮時也以穿漢服相標榜,等等。第二,內容質量參差不齊。本來中華傳統文化中有精華也有糟粕,并不是傳統的都是好的,更不是要回到古代,而是應該進行揚棄,有選擇地吸收。哪些內容適合進校園,哪些不適合進校園。適合進校園的,還要進一步區分,哪些內容適合哪一個年齡段的孩子,等等。但是因為學術界、教育界研究不夠,有讓學生背“四書”“五經”的,有讓學生背《弟子規》的,不僅超出了他們的認知水平,而且有可能使他們受到封建思想的毒害。第三,傳統文化教育的師資較弱,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都沒有跟上,致使許多教師適應不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學要求,尤其在中西部地區、農村地區、邊遠地區,這種現象還相當嚴重。第四,社會參與度低,家長更多地從功利目的考慮,即中考高考有沒有用。這也直接影響著傳統文化進校園的效果。

  傳統文化進校園之所以存在這些問題,在我看來,有多方面的原因。有教育政策層面的,有學校管理層面的,也有社會層面的,不宜簡單粗暴,采取“一刀切”的辦法,而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關于形式化問題。我以為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學術界、理論界尤其是教育理論界對傳統文化進校園還缺乏深入細致的研究,沒有給中小學提供可資利用的科學理論成果,尤其是缺乏可以借鑒的實用案例。廣大校長、教師為了響應中央號召,落實教育部的要求,還處在摸索、探索與試驗階段。從這個角度來說,出現一些偏差,走些彎路也是正常的,沒必要大驚小怪。相反,應該保護大家積極探索的熱情,允許試錯。第二,社會的浮躁心理與急功近利意識,反映到傳統文化進校園這一新任務、新要求上,大家希望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導致出現舍本逐末、重形式輕內容等現象。第三,由于對傳統文化缺乏深入透徹的理解,沒有做到認識與實踐統一、科學性與藝術性統一、可操作性與可接受性統一。為了突出學校特色,只能在形式創新上打轉轉,玩花活兒。

  2.關于內容質量問題。目前,由教育部統一組織編寫的語文、歷史、思想政治三科教材,加強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一些社會機構編寫的課外閱讀教材,內容質量參差不齊。除了研究、實驗不夠外,還有許多社會因素,最主要的就是利益驅動,大家一哄而上,必然是泥沙俱下,魚龍混雜。這種現象,必然給學校傳統文化教育教學帶來負面影響。傳統文化里面有好東西,但不應該是嘩眾取寵的工具,更不應該成為牟利的工具。

  3.關于師資問題。一般說來,除個別校外培訓班外,中小學校沒有傳統文化教育的專職教師,多數是語文、歷史、思想政治課教師,注意在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三科統編教材普遍加強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在現有教育體制機制下,一般中小學沒必要也不可能設傳統文化專職教師。傳統文化進校園,關鍵上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解決關于傳統文化教育教學的理念問題,二是提高三科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

  要解決傳統文化進校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我認為,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加強統籌規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應在時代發展的大背景下加以分析和整理,用現代眼光、國際視野辯證看待,對課程、教材、教師、教學以及評價等諸環節進行整體設計、科學論證,使各方面相互配合、協調發展,這樣才能有序有效開展。小學低年級,以培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親切感為重點,開展啟蒙教育,培養學生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情。小學高年級,以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感受力為重點,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初中階段,以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力為重點,提高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度,引導學生認識中華文化傳統和基本國情。高中階段則應以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性認識為重點,引導學生感悟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增強文化自信。

  二是加強調查研究。第一,對傳統文化,要像魯迅所說的那樣,“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采取“拿來主義”,明確什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什么樣的傳統文化才有資格進入中小學教材與課堂。第二,要從學理上確定不同學段傳統文化教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提出包括教學、評價、教材編寫、資源開發與利用在內的實施建議。第三,即使是供學生課外閱讀用的傳統文化教材,也應該建立出版審查評定機制,以增強準確性、科學性和權威性。據報道,中國教育學會已組織制訂《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指導標準》。希望能有更多學者和機構投入,引導社會各界形成共識,引領傳統文化教育健康、持久、有效開展。

  三是加強師資培訓。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落實到中小學語文課堂上,關鍵靠教師,提高教師的傳統文化專業素養是當務之急。第一,高等師范院校的課程設置、師資培養,以及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要加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比重,提高新一代教師人文素養,夯實傳統文化基礎。第二,以學校為主陣地,以課堂教學和學校活動為主渠道,根據需要組織中小學及幼兒園在崗教師參加傳統文化教育專項培訓,尤其要向農村、邊遠和民族地區傾斜。第三,支持和鼓勵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創新傳統文化教育形式,豐富和優化課程資源,用多種形式開發微課、微視頻等教育資源和在線課程,包括開發音樂、美術、書法、舞蹈、戲劇作品等,進一步增強傳統文化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為學生打下中國文化底色。

  加強對中小學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全社會的責任。傳統文化進校園,不能只靠中小學,還需要家庭配合,更需要社會參與。文化界、教育界、文學藝術界、出版界要密切配合,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按照一體化、分學段、有序推進的原則,以幼兒、小學、中學教材為重點,構建中華文化課程教材體系。有關社會團體應積極推薦傳統文化主題出版物,大力開展傳統文化教育讀書活動。結合青少年興趣點和接受習慣,大力開發并積極推介體現中華傳統文化精髓、富有愛國主義氣息的網絡文學、動漫、有聲讀物、網絡游戲、手機游戲、短視頻等。充分發揮愛國主義、優秀傳統文化等教育基地、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紀念館、國家公園等公共設施資源的重要育人作用,為學生研學旅行提供方便,拓寬學校綜合實踐渠道。

  (作者系浙江師范大學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

(來源:《中國教育報》 )
聲明: 本網部分文章系教育裝備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系我們。
第84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
2025第十一屆亞洲教育裝備博覽會
第84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展會會刊
国产V亚洲V天堂A在线观看20,亚洲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91精品欧美综合在线,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AV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 | 日本国产欧美大码A视频 | 午夜宅男永久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丝袜久久精品 | 日本天堂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 先锋影音国产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