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化激發教育數字化澎湃動能——我國教育數字化進展系列綜述之一
http://www.fs-bby.com2025年05月12日 09:58教育裝備網
順著網絡,優質教育飛天越海、翻山越嶺,智慧課堂穿云破霧、跨域連城。
時間的指針撥回2022年,那一年,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重磅上線。以此為標志,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駛入“快車道”。
教育數字化浪潮奔涌向前,三載奮進,如擎天巨擘,托舉起億萬學子的求知夢想;似銀河倒懸,將優質教育的星輝灑遍神州每個角落。
串珠成鏈,優質資源從“孤島”到“互聯”——
當前,我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公共教育資源平臺、公共教育服務平臺、公共終身學習平臺。以國家力量統籌集納,優質資源不斷地流入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這個大的“蓄水池”。
一組數據見證著數字技術的疊加、倍增、溢出效應: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累計注冊用戶超1.64億,瀏覽量突破613億。
作為推進教育數字化戰略的關鍵著力點,平臺將一顆顆散落的珍珠連綴成串。3年來,國家智慧教育“四橫五縱”平臺資源布局不斷完善,圍繞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終身教育四大領域和德智體美勞五大板塊建設匯聚精品資源。從最初的“三橫三縱”資源服務格局,到如今的“四平臺、一大廳、一專題、一專區”架構,“讓教育教學從大規模標準化轉向個性化、智能化,讓每一名學生擁有適合自己的教育方案”的美好愿景正在實現。
深度應用,課堂教學從“黑板+粉筆”向“云端+終端”轉變——
今日之中國正呈現這樣一幅教育圖景:優質課堂“時空”交疊處處可見,優質課程跨越山海時時可及。
寧夏固原市西吉縣將臺堡鎮西坪小學,悠揚的歌聲在校園中蕩漾,學生們正通過互動課堂上音樂課,大屏幕上有名師講解,班級中的教師則帶領著大家練習。在寧夏,各地各校通過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寧夏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架起“空中橋梁”,搭建1200多所數字孿生學校,集聚3000多名學科教師,所有農村學校與城市優質學校線上結對。
不僅寧夏,全國范圍內,眾多師生可以同在“一張網”上共享資源、“一塊屏”上互動教學、“一朵云”上收獲成長。
優質資源流動范圍擴大的同時,教學方式也開啟了創新“加速度”。多地探索“智慧課堂”“雙師課堂”等新模式。北京整合市級優質課程資源,打造“空中課堂”平臺,支持學生按需點播。云南利用5G技術,推動城區優質校與鄉村校結對,開展“1+N”同步課堂。浙江借助虛擬仿真實訓技術,讓學生在實訓課程中感受到全流程場景化再現,打通從學校到產業的“最后一公里”。
與時俱進,今年,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還掌握了“新能力”。人工智能(AI)試驗場上,數字解題助手、代碼糾錯助手、代碼解答助手賦能學生學習;AI課堂、AI助教、智能出題助手賦能教師教學;大模型、信息科技平臺賦能科學研究……
數據互通,信息壁壘從“隔絕”到“共享”——
登錄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服務大廳,就業服務、考試服務、學歷學位、留學服務、語言服務、校外服務、教師服務應有盡有。教育部以平臺為樞紐,集成各級優質平臺、資源、服務,逐步實現入口統一、資源共享、數據融通。
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3年來,教育部推進“一網通辦”,指導各地結合實際規劃招生入學的平臺建設,已有平臺的地方加強數據共享,實現了政策發布、報名登記、信息采集、材料審核、招生錄取、結果查詢等“一條龍服務”。
放眼全國,上海將教育數據接入城市“一網通辦”平臺,家長可通過“隨申辦”客戶端辦理入學報名、學費繳納、課后服務選課等業務,減少跑腿次數,同時,教育部門可實時監測各區學位供需情況,優化資源配置。四川搭建省級教育大數據平臺,匯聚學生成長數據、教師發展數據、學校管理數據,并通過AI分析生成區域教育質量報告,輔助政策制定……
從東海之濱到雪域高原,從繁華都市到邊陲村落,數字化春風吹遍南北,知識的甘霖潤澤東西。站在新的歷史坐標上,中國教育正以數字之翼搏擊長空,以創新之楫破浪前行。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