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課后服務教師供給來源新格局
http://www.fs-bby.com2025年05月07日 09:17教育裝備網
構建多元化、高質量的師資供給體系,或可實現“教師減負”與“課后服務提質”的雙贏局面
近日,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微信公眾號發文介紹“課后服務與教師負擔情況調查”,并提出針對性的改進建議。在課后服務實施方面,目前不少學校確實存在師資供給不足的問題,主要依靠本校教師開展課后服務。這種較為單一的師資來源模式容易導致兩個突出問題:一是教師工作時間延長,工作內容增加;二是受限于教師專業結構,課后服務課程的多樣性難以得到充分保障。如何破解這一現實難題?拓展學校課后服務師資來源,構建多元化、高質量的師資供給體系,或可實現“教師減負”與“課后服務提質”的雙贏局面。
從政策依據方面來看,自2017年《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發布以來,國家持續完善課后服務政策體系。2024年,教育部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工作方案》,進一步強調社會資源單位與學校建立工作對接機制,為課后服務等提供全方位條件保障。這些政策為學校課后服務引入校外優質教師資源提供了政策指引和制度保障。在具體實踐中,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推動課后服務提質增效。
積極引進公立校外教育機構教師資源。學校可與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公立校外教育機構建立協同育人聯盟,擴大課后服務師資隊伍、豐富課后服務內容。一是引進公立校外教育機構的專業師資和特色課程資源;二是組建聯合教研團隊,開發特色化、體系化的課后服務課程;三是完善校內外教師培訓機制,增強教師的課后服務能力;四是建立校外教育機構教師課后服務基地,為學生提供更加多樣化的課后服務體驗。
規范引入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師資力量。學校應建立校外培訓機構引進人員資格審查機制,對其教師資格、專業資質等進行重點核查;應定期開展教學質量評估、學生滿意度調查,強化對培訓機構師資的過程監管,并健全退出管理機制。
合理聘用課后服務校外兼職教師。其一,建立課后服務校外兼職教師資源庫。吸納退休教師、具備資質的社會專業人員或志愿者等加入。其二,做好聘用管理。聘用前需嚴格審核資質,加強崗前培訓,明確教學目標和考核標準。同時,加強課后服務過程管理,注重多元評價,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
探索其他課后服務師資補充渠道。一方面,學校可結合實際,建立家長志愿者課后服務師資庫,挖掘有專業特長的家長積極參與課后服務活動。另一方面,積極與高校、企業、社區等合作,開展志愿服務項目。例如,鼓勵師范生通過實習實訓參與課后服務,邀請企業科研與管理等人才進校園,整合社區文化場館人才資源等。
引入校外優質師資參與學校課后服務,需要建立科學的運行機制。建議國家層面出臺更加具體的專項指導意見,在師資管理、經費支持、安全保障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撐,推動形成“政府引導、部門聯動、學校主導、社會參與、家長支持”的課后服務教師供給來源新格局。
(作者系首都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