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開啟可計算的世界
http://www.fs-bby.com2025年04月30日 09:39教育裝備網
人類文明進步的過程也是信息化不斷演進的過程。在沒有電腦的時代,人腦是信息化的主體,語言和文字是載體,經過人腦計算,持續推進人類社會進步。之后電腦出現,極大地加速了人類信息化的效率和進程。現在,人類社會正在步入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從計算機輔助信息化階段進入計算機主導信息化階段,這一過程即數字化轉型。通過數字化轉型,我們的世界可能將從物理世界主控發展到網絡空間主控,形成一個可計算的世界。
如果我們把數字化轉型定義為“從計算機輔助信息化階段到計算機主導信息化階段”,就有了關于數字化轉型的簡明概念和判定標準:如果一件事情的完成從原來由人腦為主導、計算機為輔,轉變為以計算機為主導、人腦為輔,就可以歸為成功的數字化轉型。
在這個轉型中,人工智能技術將扮演重要角色,可以說,它成為數字化轉型的拐點。從信息化程度來看,人工智能技術在信息化的功能與智能層面實現了質的飛躍,進一步催化了信息化進程的深度與廣度。從人工智能本身來看,廣義上的人工智能,本質是將人類任務委托給計算機執行,實現從人腦智能向機器智能的轉換,這一變遷本身就是數字化轉型的典型示范。
面對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我們應重新審視人工智能區別于人的潛能邊界與獨特優勢,以預測未來人機協同的各種可能前景。
關于人工智能的潛能邊界,之前人們認為,人類智慧在科研與創新方面擁有著獨特優勢,這是人工智能難以超越的。但深入探討后發現事情可能不是這樣:科研與創新的本質,是否也可歸結為一種高級形式的計算與信息處理?若是如此,隨著算法的不斷優化與進步,人工智能擁有科研與創新的能力或許僅是時間問題。當前人工智能表現出來的“局限”,不過是算法尚未成熟到一定程度的階段性表現。
當前,人工智能技術作為數字化轉型的核心驅動力,正引領各行各業向高質量發展邁進。但對奮戰在數字化轉型一線的信息化從業者而言,在應用人工智能時還須考慮所面臨的一系列挑戰。
首先,算力資源瓶頸。高端人工智能服務器不僅價格昂貴,而且能耗巨大,傳統機房基礎設施難以承載。其次,技術落地之困。在紛繁復雜的人工智能迷宮中,甄選并實施切實可行的技術應用方案成為一大考驗。再次,創新實踐的探索,超越現存的聊天機器人與內容生成應用,尋求更多能夠深刻影響行業生態的成功案例,仍會力不從心。總之,應用人工智能,我們依然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數字化轉型的終點在哪里?
數字化轉型的目標和藍圖是形成電腦可計算的世界,具有互聯萬物、數據全集、泛智能化的特點,體現為線上感知真實世界,線下普及智能服務。通過超級智能的算法,實現充分的計算智能操控,讓世界運行變得更有序。
一個完美的世界應是一個計算機充分可計算的世界,這是數字化最終的理想境界。在此方面,計算機擁有一個獨特的優勢:不需要激勵,它會做到真正的竭盡所能,既能完成眼下的任務,又能兼顧創新發展。
然而,數字化轉型不僅標志著計算機從輔助向主導角色的演變,還預示著控制權的核心領域將從物理世界向網絡空間轉移。當下,盡管互聯網已深入我們的生活,但人類仍然是物理世界的主要決策者與操控者。但隨著未來萬物互聯的全面實現,數據量將呈指數級增長,屆時網絡空間的自主性與主導地位將日益凸顯。如果網絡空間像物理世界一樣真實,那物理世界會不會像網絡空間一樣虛幻?
也許,世界的本質是數字的,而數字化最大的特點是離散、非連續的。那么,我們的世界是否非連續的?在物理界,普朗克告訴我們,能量傳遞是非連續的,它是一份一份傳遞的,像數據包一樣;玻爾告訴我們,原子狀態是不連續的;愛因斯坦告訴我們,時空也可能是不連續的。
2000多年前,老子把宇宙規則稱為“天道”。到了現代社會,物理學的熵增定律告訴我們,萬物都趨向于寂滅,除非有外力做功。信息化是否就是這個外力,讓世界更加有序?也許這個問題的解答,未來可以為我們真正解開數字化的本質。
(作者系清華大學網絡科學與網絡空間研究院教授)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