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讓學生直面真問題的實踐場域
http://www.fs-bby.com2025年03月26日 10:00教育裝備網
在重慶明月湖國際智能產業科創基地,一款盲文電子書正發出細微的電機聲。“傳統盲文書體積是普通書籍的60倍,成本高、易磨損,我們想用科技改變視障群體的閱讀困境。”重慶大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畢業生酈鋮手持自主研發的電子書介紹道。由這位重慶大學明月科創實驗班首屆學生創立的公司,已獲400萬元天使投資,成為重慶高校創新創業的一張亮眼名片。
這一創新成果的誕生,根植于重慶大學新工科教育改革沃土。作為全國首批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單位,重慶大學打造的明月科創實驗班構建了“數學—科學—工程—設計—通識”五維融合課程體系,打破了傳統學科壁壘。在機器人、無人機等12個主題實驗室里,學生們圍繞真實產業課題開展項目制學習,近三年孵化出“磁鈦科技”等一批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其中5個項目獲50萬元探索基金,3個團隊入駐明月湖孵化基地,形成了“創意驅動—基金扶持—基地孵化”的創新生態鏈。
“我們的目標是培養具有系統思維和跨界整合能力的未來領軍者。”重慶大學副校長盧義玉介紹,明月科創實驗班獨創的“Engineer SEEDS”能力模型,通過1∶3的課內外時間配比,讓學生在智能家居系統設計等跨學科項目中錘煉核心思維。數學物理綜合課突破公式推導定式,要求運用熱力學原理優化家電能耗;設計與自然課程則貫穿用戶畫像、原型測試全流程。經“做中學”模式實踐,首屆畢業生中有80%主導或參與科技創新項目。
改革成效持續輻射。弘深書院推行“學科+書院”雙軌制,培養的基礎學科拔尖生連續三年獲國際學術獎項;UC聯合學院通過校企“雙導師制”,輸送大批學子赴劍橋等名校深造;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與華為等企業共建300余項產教融合課題,催生出“智芯凈水”農村智能凈水系統、“膜法烯”污染物治理技術等民生科技項目。
漫步兩江新區明月湖畔,在重慶大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的智慧工坊內,工業級3D打印機與激光切割機轟鳴不息,學生們正在將圖紙轉化為樣機。這里既是攻克“卡脖子”技術的實驗室,也是孕育科技企業的搖籃。
“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搭建讓學生直面真問題的實踐場域。”盧義玉說。當盲文電子書項目進入量產階段,更多青年創客已在新能源動力、智能傳感等領域播撒創新火種,用硬核科技書寫新時代的青春答卷。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