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層遞進激活文言智慧
http://www.fs-bby.com2025年03月24日 10:35教育裝備網
中學生正處于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關鍵時期,而傳統文化經典是思辨能力培養的優質資源。孟子在《富貴不能淫》一文中通過與景春論辯,闡述了“大丈夫”精神。如何讓學生在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中,讓古典智慧“活”在當下,為青少年的人格塑造注入精神養分?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聚焦文眼,激活文化思維
漢字的形義關聯為文言文教學提供了天然的思維切入點。在誦讀全文體會孟子利用排比創造的理直氣壯、鏗鏘有力語言效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出統領全篇的文眼“大丈夫”,借助展示“大”字的甲骨文字形,拋出問題:“古人怎樣表達‘大’的概念?‘丈夫’的‘丈’又有何含義?”促使學生通過漢字走進古人的思維世界,挖掘其中的文化內涵。這不僅能讓學生對該詞建立初步的直觀認知,還能感受到古代社會對成年男性責任擔當的期望,從而激發其對文本的探究熱情,為思辨性閱讀奠定基礎。
剖析邏輯,洞察思維脈絡
駁論文的教學價值不止于文化內容的傳遞,更在于文章邏輯框架的解析與推理能力的培養。教師可設置限時速讀任務,引導學生簡單勾勒雙方論戰的思維導圖,用不同顏色清晰標注孟子和景春雙方的觀點,并找出孟子反駁的四個方面:標準重建、結論強化、類比論證、反駁對方觀點,再依據課文內容重新梳理順序。孟子先破后立、層層遞進的論證方式展現出思維的嚴密性、批判的深刻性和建構的完整性,為學生的思考與寫作提供了范例。
古今對話,傳承經典文化
通曉文意及內在邏輯后,為促進學生深度理解文本內容,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教師可設計多元學習活動,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和多重對話,讓學生與文本、同伴、教師之間產生思維的碰撞,更好地繼承古人智慧并促進其內化。教師可引入戰國時代背景及公孫衍、張儀的相關資料,設置下列小組活動:“闡述對孟子和景春觀點的理解并作出評價,分析兩者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對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道德標準,搜集相關人物事跡,討論‘大丈夫’精神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的演變”“探討孟子‘大丈夫’精神在當今社會的現實意義”等。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勇于質疑,不再滿足于全盤接受和重復別人的觀點,而是對古人的觀點和論證過程多加審視,對細節深入推敲,在自由表達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的思維更嚴謹、深刻,讓古典智慧在現代語境中迸發出新的活力。
創新實踐,實現思維遷移
學習文言文的目的之一是將其中的思想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將已有認知與新學內容深度融合,通過關聯課內外知識,結合聽、說、讀、寫等多種方式,打通古人思想與現實生活的壁壘。教師可依據本單元寫作任務得體表達的要求,創設創新表達情境,設置課后練習:“開展‘尋找大丈夫’或‘尋找身邊的微光大丈夫’實踐活動,為其撰寫200字左右的頒獎詞。”這不僅讓學生能夠負責任、有中心、有條理、重證據地表達觀點,還能引導他們從文本走向生活,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提升思維品質。
(作者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中文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