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主辦,天津市教育委員會、天津商務局、天津市津南區人民政府、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共同承辦的第85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于2025年4月25日在國家會展中心(天津)舉行。
本屆教裝展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及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以“人工智能引領教育裝備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采取線上線下融合辦展模式,全面展示教育裝備產業最新成果、創新應用和發展趨勢。
第85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期間,北京中教啟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營銷副總裁李永望接受了本站記者采訪。
在教育改革不斷推進的當下,北京中教啟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 AR/VR 技術為核心,深度參與教育教學創新,積極響應 2024 年新課標對跨學科實踐的要求,同時在教育裝備領域持續迭代升級,探索未來教育的新方向。
中教啟星通過 AR/VR 技術解決方案,為學校設計了符合新課標要求的課程體系,其課程注重多學科融合、沉浸式體驗與協作探究。
在多學科融合的課程資源設計方面,公司做到全學科覆蓋與標準化匹配。“啟星 VR 虛擬移動課堂” 預置地理、歷史、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的 VR 教學系統,精準對接 K12 教育體系與新課標知識點。在地理學科中,VR 呈現板塊運動、海陸變遷等抽象概念;歷史學科通過虛擬場景還原歷史事件,幫助學生理解時空關系。例如,在首師大附屬云崗中學的地理公開課上,學生利用 zSpace VR 系統模擬大陸漂移學說,通過觀察化石分布和地形變化驗證理論,實現地理與地質學知識的跨學科探究。此外,公司還開發專題式跨學科項目,如 “碳中和” 主題課程,融合化學、地理、生物等學科,學生通過 VR 模擬生態系統中的碳循環過程,結合數據分析與 3D 建模,理解環境科學中的跨學科關聯。
在虛實結合的教學場景構建上,中教啟星打造沉浸式學習環境。便攜式 VR 設備讓學生可進入虛擬實驗室或歷史場景,如模擬化學爆炸實驗或古戰場還原,既保障安全又突破時空限制。在云南楚雄師范學院的合作項目中,AR/VR 技術用于地理教材分析課程,學生通過虛擬地形圖與實時數據疊加,分析地貌演變,結合地理與信息技術應用。同時,公司注重協作探究與角色扮演,在歷史教學中,學生分組扮演不同歷史角色,通過 VR 系統協作完成歷史事件推演。如北京某中學的歷史課上,學生通過虛擬場景中的 “任務驅動式學習”,融合歷史、工程與社會學視角,合作解決古代城市規劃問題。
以地理與歷史的跨學科融合項目為例,在新課標要求地理課程融入歷史視角,分析區域發展時空演變的背景下,學生使用中教啟星的歷史 VR 系統進入虛擬的絲綢之路場景,通過貿易路線規劃任務,結合地理氣候數據與歷史文獻,分析古代商隊如何適應地形與氣候變化,既掌握地理空間分析技能,又理解歷史事件背后的自然與人文因素,達成跨學科素養目標。
中教啟星產品從地理 AR 沙盤到全息教學系統的迭代,核心驅動力在于 “教育需求導向的技術進化”。
政策與課標導向是重要驅動力之一,產品迭代緊跟國家教育政策,如地理 AR 沙盤升級為 “全息地形交互系統”,新增氣候模擬、歷史圖層疊加功能,對應新課標中 “地理實踐力” 與 “時空綜合思維” 的培養目標。解決教學場景痛點也是迭代的關鍵,早期 AR 沙盤解決地形抽象難演示問題,全息系統則針對跨學科壁壘和課堂效率低下等更大范圍的痛點,實現多學科動態數據疊加和快速調用標準化 3D 模型庫。技術可行性與教育價值平衡貫穿迭代過程,遵循 “技術成熟度 - 教學收益” 評估模型,如因裸眼 3D 和手勢交互技術成熟,推出全息系統替代舊方案;基于學校網絡條件限制,將 VR 實驗室輕量化為 WebVR。此外,用戶反饋閉環也發揮重要作用,公司與一線教師共建 “教育技術實驗室”,根據教師反饋優化產品功能,如全息系統的 “板書同步保存” 功能。
在平衡技術創新與教學需求方面,中教啟星采用場景化技術選型,根據不同教學場景選擇合適的技術,如實驗課采用高沉浸 VR,理論講解選用輕量化 AR 標注。產品采用模塊化架構,全息系統以 “基礎平臺 + 學科插件” 模式,避免功能冗余。同時,注重教師賦權設計,允許教師自定義參數,提供 “低代碼編輯工具”,減少教師對技術的依賴,保留教學主導權。
未來 3 - 5 年,教育裝備行業的技術突破點將圍繞教育數字化、智能化及個性化需求展開。AI 與教育深度融合將催生自適應學習系統、智能評測與反饋、虛擬教師助手等創新應用;XR 技術將進一步普及,用于沉浸式實驗與場景教學、AR 教具互動;教育大數據與物聯網將實現校園智能化管理和學情大數據分析;STEAM 教育裝備將不斷創新,推出更多跨學科融合工具和低代碼編程平臺;教育元宇宙雛形有望出現,構建虛擬協作學習空間;綠色與可持續技術將推動節能環保教育設備的發展。
中教啟星作為教育裝備領域的頭部企業,其布局與行業趨勢高度契合。在 XR 教育應用方面,已推出 VR/AR 地理、歷史教室解決方案,并為多所中小學提供虛擬仿真實驗室。在 STEAM 與科創教育領域,開發航天北斗科創課程、人工智能實驗箱等,布局機器人競賽教具。在數字化校園與智慧教室建設上,提供智慧黑板、物聯網中控系統等硬件,參與教育部 “智慧教育示范區” 項目。公司還在 AI 教育產品領域進行探索,嘗試將 AI 算法應用于實驗操作評價。此外,中教啟星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與北師大、中科院等機構共同研發教育技術。
展望未來,中教啟星可能在 AI + XR 結合、教育大數據平臺、垂直學科深化、職業教育裝備等方向發力。通過進一步加速 AI 技術落地,構建數據生態,提升算法研發與跨平臺整合能力,以應對教育信息化向智能化升級的需求,持續引領教育裝備行業的創新發展。